新闻中心
News Center粉尘在空气中可形成气溶胶体(aeros01)。大小在0.1肛m以下的尘粒气体分子间可发生不断地冲动.这种运动叫做布朗运动粉尘颗粒的下落速度粉尘颗粒的下落速度,决定于颗粒的大小和密度,严格地说密度的质是重力,当然也决定于空气的阻力空气对粉尘的阻力大小,与粉尘颗粒的大小、运动速度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粉尘颗粒在10 gm以上(称固有的粉尘)时,当粉尘重力大于摩擦力,在静止空气中尘颗粒呈球形时,按牛顿定律自由落体下落,即以等加速度下落。粉尘颗粒在0.1弘m~t0弘m之间(称云),当颗粒为球形时,就以等速度落下,因为变重力等于摩擦力。粉尘颗粒在0.1 gm以下(称烟)时,不受阻力与重力的影响,在静止空气中几乎不]并进行布郎运动。影响固有的粉尘、云的颗粒下落的因素是:
(一)粉尘颗粒吸附气体后。阻碍下落;
(--)非球形的颗粒常遭遇较大的阻力,也阻碍降落;
(三)较微弱的空气流动或较强的气流,可使颗粒上升或在空气中呈漂浮状态,或者宙粉尘颗粒凝集而加速下落。有人认为石英粉尘颗粒,直径为10 vm时,其下落速度为0.6 cm/s;为5弘m时,其]速度为0.15 cm/s。根据实验观察,在静止空气中(指每秒气流速度在0.1肛m以下者)降落的粉尘颗粒直径约为2 Nm左右,但是在流动的空气中,这样大小的粉尘颗粒,几粉尘中烟的粒子大小越均匀,凝集的越慢。空气中粉尘浓度越大,烟和云的微粒互相中撞越频繁,也就越容易凝集。此外,大的颗粒吸附了小的颗粒以后,也会促使这些粉尘项粒在气溶胶中沉降下来,但是往往粉尘颗粒的表面吸附了气体.这样就影响了粉尘颗粒艺间的凝集。粉尘的凝集现象是凝集力(同种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引力)与附着力(异种分F间互相作用的引力)互相作用造成的。一般说在空气流通时,由于粉尘颗粒之间互相冲撞机会增多,聚集现象也会加剧,氧匕锌粉尘就是如此,但石英粉尘颗粒就不会因此促进凝集。另外,粉尘在沉降室内,因为通风的缘故,粉尘颗粒弯弯曲曲地流动,所以粉尘颗粒王容易凝集。四、粉尘颗粒的吸附性粉尘颗粒的吸附性的产生,是因为异种分子间的附着力造成的,如炭尘能吸附甲烷、一£化碳、二氧化碳等。吸附力大小决定于粉尘颗粒的大小,粉尘颗粒越小,其单位质量的表面积就越大,吸f的气体也越多,因而妨碍了粉尘颗粒的凝集作用,于是增加了气溶胶的稳定性。当吸附一氧化碳的粉尘,吸入肺后也引起慢性一氧化碳中毒。这种中毒在}临床上表现是极轻微)。粉尘颗粒还能吸附空气中的离子,因而带有正或负电荷。如果空气中离子都带有同种荷时,则互相排斥,从而增加气溶胶的稳定性;相反在空气中有异性电荷存在时,则互f吸引、冲撞,从而破坏了气溶胶,而形成气凝胶(aerogeD。粉尘在吸附气体离子时,能空气中的电荷丧失。粉尘颗粒吸附水分的性质叫吸水性(吸湿性),因为石英(SiO:),本身是酸酐,呈酸性应,所以吸水性很强。由于固体的凝聚力大于水的凝聚力,因而液体能扩散在固体的但是粉尘颗粒的表面常吸附一部分空气或其它物质,因而影响了粉尘颗粒被水湿润,这如果要保持粉尘颗粒湿润.就必须驱散颗粒表面的空气层。粉尘颗粒吸水性大小,取决颗粒的大小、成分、带电状态、温度及气压。气压大时吸附力增加,温度上升吸附力就降。粉尘颗粒小时,吸附的空气就多,从而吸水性就变小,这就是通常在40 Mm以下的石粉尘洒水仍不易湿润的原因所在。过筛方面:粉尘产生属于这方面的也不少,几乎任何有粉碎原料的车间、矿山都有过筛备,如耐火材料厂的车间存在,在油母页岩和水泥原料及其成品的车间有过筛设备,在井下、露天采煤掌子有过筛设备。甚至井下注砂井的充填也需要有筛子。这些筛子的作用是根据需要各种大小的颗粒原料、半成品、成品.把它们筛一下,有时用筛子下面的,有时用筛子上面的。如井下注砂井,即用筛子下边的废页岩;因干馏用的油母页岩颗粒须具备一定大小,太小不可以,故用各种筛子来选取粉碎后的页岩。也有例外,如选煤场则根据筛孔大小而分各种各样的煤.此时筛上筛下都要。在锅炉车间,烧锅炉的工人在筛炉灰时也常见到灰尘。因此过筛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密闭抽尘设备,则势必会有大量粉尘飞扬到空气中。爆破方面:在井下煤矿或其他矿山中常常来爆破岩石及煤层,用这种方法来采煤或采矿.这时爆破后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在爆破时产生的气体受热的作用而急速膨胀,于是造成暂时空间急速流动,这样就产生强风,将井下的原有粉尘和破碎后产生的粉尘飞扬于空气中。爆破的结果,不但达到破碎岩石、煤的作用,而且还有扬起沉积在车间巷通内的煤与岩石粉尘的作用。不*燃烧方面:有些车间内,常常由于加热铆钉或其它铁具用的煤炉子,没有排烟设备而产生大量烟尘。这种烟尘是由于煤的不*燃烧引起的,在燃烧时一部分炭末便飞扬到空气中。车间内有炼钢炉、加热炉及干燥窑等.也常常由这些炉门里冒出来许多烟尘.这种烟尘中有一部分固体的粉尘混于其中。检修清扫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粉尘也是多见的.因为任何一个车间.尤其是粉尘车间常常是需要定期检修机器的,如在硅石、粘土粉碎车间工作的工人.有时在机器停止时大检修,同时,车间需每天定期清扫,因为不清扫的话,往往会发生机器故障;又如在油母页岩粉碎车间及在井下煤矿的矿井也需要经常清扫.在这些地方的清扫过程中也会引起粉尘的在矿山降尘措施上以湿式作业为中·0.-的综合措施很重要,因为单*种降尘措施往往不会使粉尘浓度达到国家标准。根据贵州省卫生防疫站对某矿进行综合性降尘措施试验结果如下:在凿岩过程中采用:凿岩前冲洗顶、底板周围5 m处,湿式凿岩先开水、后开风。先停风、后停水,用合金钢钻头,炮孔内外造成水幕,凿岩工身前使用弧形喷雾器,进风口用水幕净化风源,主扇连续运转等措施后,粉尘浓度已降至0.54 rag/m3。在搬运时采用:搬运前喷水30 min,并利用矿车进出间隙进行喷水、主扇连续运转等措
施后,粉尘浓度降至0.89 mg/m3。
据黄承钰等的研究认为,保证井下工作面空气中矿尘浓度至2 mg/m3的防尘综合措施
zui基本项目,是凿岩过程中应为标准化湿式凿岩(中心供水,降尘效果为34.7 oA),通风(风
速为0.35 m/s时,降尘效果为28.6%,风速为0.21 m/s时,效率为12.4%)和冲洗矿壁(效
率为4.5%)三项,总降尘效率为75.2%。在爆破和运矿过程中应为通风和喷雾两项,总降尘
效率为70.2%。其他降尘措施如水内加食盐,炮眼内造水幕等,其降尘效果均不显著。
又据我国某锡矿山矿务局安全技术科报导,该矿在对1961年~1956年入厂的33名打
眼工、爆破工X光照片检查,没有发现一例矽肺病患者,这有效地保护了工人健康,促进了
生产。他们的综合措施的具体作法是在贯彻“水、风、密、护、管、查、宣”七字综合措施的同时,
又抓住“水、风”两个主要环节,并在经常的防尘工作中,坚持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因而使粉尘
浓度一直巩固在2 mg/m3以下。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水”——实行湿式打眼和喷雾洒水,先洒水后作业。
“风”——坑内保持足够的风量,把湿式作业后产生的小量粉尘排除,保持作业场所空气
新鲜。这里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保证主扇经常正常运转和有足够的风量;第二,建立正
规的通风系统,使坑内经常保持有新鲜空气;第三,尽量减少通风系统的阻力和漏风现象,充
分发挥通风设备的效能;第四,加强局部通风,降低独头巷道的粉尘浓度。观察证明一条
4 m2左右的独头巷道,只要每秒有约0.8 rfl3的风量,就足以降低粉尘浓度。
“密”一~加强通风密闭,减少漏风现象。
“护”——加强个人防护,教育工人戴口罩作业。
“管”一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是从下列三方面来加强管理的:*,建
立各级人员安全通风责任制,规定了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干部在安全通风防尘工作中
的责任,做到了“两保三结合”(保证贯彻防尘措施、保证巩固防尘成果和布置、检查、评比结
合)。第二,严格执行按年、季、月度编制防尘措施计划制度。第三,建立定期粉尘测定、报告、
分析制度。
“查”——加强防尘工作的现场榆杏和群念陷督T作.安苴日辨符蚣小跏离湘d审
不够定为“Ⅲ”的大阴影:指以下三种情况:①小阴影聚集,尚未形成均匀致密的块状
影:②大阴影尚未达到2cm×2cm;③出现“斑片条”或“发白区”。
f2)石棉肺有胸膜斑者:3按肺部不规贝I形小阴影表现定为“0一’时.如有两侧胸膜壁胸
谟斑,可定为一期石棉肺。②按肺部不规则形小阴影表现定为I+时.如有胸膜斑已涉及部
分心缘或膈面,使之变得模糊,可定为“Ⅱ”。②按肺部不规则形小阴影已定为“Ⅱ“’时,如有
胸膜斑广泛,累及左心缘,使其相当部分显示蓬乱,虽无“Ⅲ”所要求的大阴影出现,可定为
”砸”,
(3)关于各期(+):为了有利于病情的动态观察,在各期内分别增加0一、I一、Ⅱ一]爻
Ⅲ一,其并非独立分期。
胸片的质量标准与质量评定: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规定了X线胸片的质量标准:(1)必须包括全
部胸廓,两侧肺尖及肋膈角,胸锁关节对称,肩胛骨阴影不与肺野重叠;(2)直接曝光区呈深
黑色,透过该区不应看到指影八3)能分清第1~4胸椎,以下胸椎与心影后肺纹理隐约可见:
(4)肺纹理清晰锐利;(5)胸廓、骨骼与周围软组织阴影层次能分清。
标准中还规定了胸片质量的优劣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是:优一~*符合胸片质量标准
要求;良——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但不影响尘肺诊断;差——有技术缺陷,但尚可用于
尘肺诊断;废——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等对京西矿务局所属各矿15 680名工人进行煤工的
矽肺普查后,认为利用荧光缩影还不是显示矽肺的理想工具,若看小片时适当放松分期标
准,改进暗室技术使小片更为清晰,则准确率也将进一步提高,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劳研所等
估计,如果用100mm小片普查矽肺,有可能取代大片,而用70mm小片是不太满意的,但为
了开展大规模的普查,用它作为大型胶片检查前的“滤过”尚可。
8.病理诊断我国1988年发布了“尘肺病理诊断标准”,适用于我国法定的12种尘肺
的诊断,我国设有“国家尘肺病理诊断鉴定组”,负责诊断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质量控制和
疑难病会诊。
9.鉴别诊断 因为尘肺的X线胸片所见,有些并非特异性表现,为防止误诊,所以必须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肺部X线表现,才能做到正确诊断。